安寧緩和醫療非等死!讓自己有尊嚴的謝幕

發文日期:2022-10-04

作者:恆安照護集團 企劃專員/張桂榕

安寧緩和醫療是藉由一組受過專業訓練的團隊工作人員,例如:醫師、護理師、 社工師、宗教師、志工、心理師、藝術治療師、音樂治療師、芳香治療師等,針對癌症末期病人及其家屬,提供個別的照顧計畫。為減輕或免除生命末期病人和家屬的生理、心理和靈性痛苦,所施予之緩解性、支持性的醫療照護。照護過程中,病人擁有最大自主權,家屬需全程參與,這是一種提昇末期病人和家屬生活品質的全人照顧,目的是讓末期病患能有善終的機會,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



安寧緩和醫療非等死!讓自己有尊嚴的謝幕
安寧緩和醫療非等死!讓自己有尊嚴的謝幕

什麼是安寧緩和醫療?

安寧緩和醫療是為了減輕或免除生命末期病人的生理、心理和靈性痛苦,所施予之緩解性、支持性的醫療照護,以增進其生活品質。其服務的對象不只是病人,還包括病人的家屬、照顧者,建立整合性的醫療與照顧團隊,為病人因疾病產生的身心靈問題,進行詳細評估與適當處置。



政府明定【安寧緩和醫療條例】

修正日期:民國 110 年 01 月 20 日

定義如下:

一、安寧緩和醫療:指為減輕或免除末期病人之生理、心理及靈性痛苦,施予緩解性、支持性之醫療照護,以增進其生活品質。

二、末期病人:指罹患嚴重傷病,經醫師診斷認為不可治癒,且有醫學上之證據,近期內病程進行至死亡已不可避免者。

三、心肺復甦術:指對臨終、瀕死或無生命徵象之病人,施予氣管內插管、體外心臟按壓、急救藥物注射、心臟電擊、心臟人工調頻、人工呼吸等標準急救程序或其他緊急救治行為。

四、維生醫療:指用以維持末期病人生命徵象,但無治癒效果,而只能延長其瀕死過程的醫療措施。

五、維生醫療抉擇:指末期病人對心肺復甦術或維生醫療施行之選擇。

六、意願人:指立意願書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或作維生醫療抉擇之人。



安寧緩和醫療進入兆如  落實善終

臺北市兆如老人安養護中心日前特別邀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黃勝堅醫師到兆如演講「社區安寧療護理論與實務」,黃總院長指出,安寧緩和醫療與不施行心肺復甦術(DNR)的觀念建構,在台灣方興未艾,有必要落實宣導,讓大家都能接受這個安寧緩和醫療的觀念。演講期間黃總院長詢問大家:你/妳簽好DNR意願書了嗎?並強調,人的生命不在於長度,而在於精采度,我們必須建立正確的人生觀,才會活得快樂與充實。



在兆如服務多年的黃金鈴副護理長分享了王媽媽的安寧緩和醫療故事,王媽媽因中風而入院接受醫院治療,她的兒子在幫媽媽準備住院物品時,發現媽媽的日記曾提及要是哪天如果發生自己已無法做決定的醫療情況時,自己不想要被急救也不要被插管。王媽媽出院後入住兆如安養護中心,兒子幾乎天天都來探視,在此期間王媽媽因右下肢動脈阻塞壞死,換藥時總是疼痛難耐地大吼大叫,兒子極度心疼媽媽,卻又無法為媽媽分憂解勞,他的心底一直反覆詢問自己「救媽媽真的是對的嗎?」,甚至在長時間自我煎熬且身心俱疲的狀態下,幾乎罹患了憂鬱症。後來,王媽媽的身體狀況每況愈下而成為植物人,只靠鼻胃管維生,黃副護理長建議王媽媽的兒子該向精神科醫師求助,正視自己逐漸崩潰的身心狀態。在幾經掙扎之後,王媽媽的兒子學習放下自己想救媽媽的執念,簽下了「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同意書(DNR)」,為幫助王媽媽減輕不適、在最後的生命階段能活得有尊嚴,醫師會先諮詢其家屬(王媽媽的兒子)和專業健康照護團隊的意見,並給予緩和與安寧療護的建議。在安寧緩和治療的過程中以四道人生慢慢與媽媽道別,然而,王媽媽也因此脫離了反覆入院治療的身心痛苦,在兒子感恩的陪伴下慢慢地老去。



人生應該選擇更有尊嚴的謝幕方式

人們常為自己的人生做規劃,但卻常常無法參與自己生命末期的醫療計畫。

生與死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心肺復甦術(CPR)是搶救失去生命徵象病人的作業標準流程;然而當病人病況危急時,醫師問:「要不要急救?」、「要不要插管?」時,家屬往往認為簽署DNR就是不孝的決定,所以往往要求醫師救到底,但病人卻可能在急救過程中感受更多的痛苦。

通過立法的「安寧緩和醫療條例」是病人自主權的一大突破,幫助臨終老年病人盡可能有尊嚴地走向死亡。人生的列車最終會到站,沒有人可以拒絕下車!

在兆如的安寧療護病房中,相似的生命故事很多,在生命的末期因為選擇安寧療護而減少苦痛的案例不勝枚舉,要想用正確的態度面對自己生命的末期,選擇自己「善終」的最後一哩路,也給家人溫暖的陪伴,就從簽署「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註記在健保卡上)做起。



*延伸閱讀:

安寧緩和醫療前進兆如 落實善終期待

恆安小編社會福利特輯─DNR(不施行心肺復甦術)

照護專欄   推動住民簽署DNR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