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你和我 居家照服員vs.照顧實務指導員

天下為公基金會基隆居家服務員/賴虹芳

回憶當初接到機構一通電話,希望推薦幾位同事去參加指導員訓練,當時對這個名詞感到相當的陌生,也因為這是第一次的舉辦,暫定規劃東西南北中共5梯次,對於自己能夠成為首批的指導員,有一些期待也有一些害怕。

課程開在淡水馬階醫院,離基隆有一些距離,很感謝同事的先生開車帶我們前往,縮短了搭車時間,可是也因為北區是第一次辦理,主辦單位遇到了一些困難,所以我們有時是在今晚才臨時公布明天又換了場地。

其實在不懂何謂指導員的情況下,我們常常在無形中又扮回居服員的角色,很習慣的主動去服務個案,但這並不是指導員的主要任務,每位老師都具備多年教學的護理背景,用心規劃排定了一系列的課程,我們漸漸進入佳境,一次又一次的情境磨練,以及老師的回饋分享,使得自己終將明白,身為指導員所應負起的職責就更加的清楚明瞭了。

指導員與居服員最大的不同處,在於指導員本身因具有相當的能力,去教導家屬如何照顧他的家人,包含照顧上的正確技巧,如何藉由輔助工具來幫助個案感到舒適,避免因為照顧者使用方法不當,造成自身的傷害。

看過一個真實的案例,大哥因不懂照顧技巧,在幫母親換尿布時,居然由二哥站至床上拉起母親的雙腳,由大哥如同照顧嬰兒般的擦拭,當下這個舉動真的是讓我非常震驚,一個我們很習以為常的動作,為什麼在別人的眼裡卻變得這麼的困難,於是當下我真正領悟到,原來指導員所扮演的角色,是何等的重要啊!

很感謝機構讓我有機會參與培訓,上課與工作兩頭燒,甚至於連續3個多月未曾有一天休息過,但同事之間彼此的加油打氣,以及機構無悔的相挺,讓我們很有信心的通過了老師的考驗,終於擁有了指導員資格,藉由所學幫助更多無助的家庭,儘早進入如何到位照顧家人領域。

從家屬的臉上看到了一次次的笑容,以及滿滿的感謝,其實內心也是感到非常驕傲與開心的,正所謂施比受更有福不就是這個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