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專欄    紫色尿袋症候群之照護

照護專欄    紫色尿袋症候群之照護

基隆市立仁愛之家養護大樓護理長/楊佩萍

定義與形成機轉:

最早於西元1978年由Barlow和Dickson共同發表,因為集尿系統(包含導尿管和蓄尿袋)出現紫色變色的情形,臨床上簡稱紫尿症(PUBS),其真正成因尚未被完全了解,認為與色胺基酸(tryptophan,屬必需胺基酸)的代謝途徑有關。

盛行率與好發族群:

大多發生在長期照護實務中,常與行動不便、臥床、慢性便祕及長期使用導尿管有關。大部分患者雖無其他症狀,但常會造成照顧者及醫療人員的壓力。

造成PUBS常見原因:

鹼性尿液、導尿管長期置放後造成的菌尿症、導尿管的材質、慢性便秘等腸道機能障礙、女性多於男性及身體狀況及衛生情形。

照護注意事項:

紫色尿袋症候群的患者通常無症狀,也不常造成菌血症,大多數的專家認為不需要積極治療,只需給予保守治療及預防方法:1.注意尿袋顏色:2.攝取維他命C來維持酸性的尿液:3.改善腸道環境預防便祕,如攝取益生菌、加強腹部按摩等:4.補充水份,建議每日至少維持2000CC的水量(心臟病、腎臟病患者除外);5.定期更換尿管及尿袋、保持會陰部的清潔及乾燥;6.加強照顧者的衛教,如解大便時以清水沖洗、從尿道口往肛門口擦拭等。

導尿管護理:

.尿袋高度要低於膀胱位置 (不可置放於地上),以防尿液逆流。

.接頭不可鬆脫,以防污染,尿袋出口處應隨時關閉,即維持密閉的引流系統。

.尿管不可扭曲或受壓,以防阻塞。

.尿管正確固定,以防拉扯造成出血。

.尿袋應每隔8小時或當尿袋尿量超過1/2~2/3滿時應倒掉,勿使尿袋出口處受到污染。

.尿管每日至少要擠壓一次,避免折到或壓到,保持暢通。

.長期放置導尿管者,導尿管需要定期更換,發生尿管滑出、尿管污染、尿管阻塞、尿管破裂時,應立即更新處理。

 

結語:


正確的認識紫色尿袋症候群,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檢驗及使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