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你和我   避免憂鬱症復發   精神科林佳霈醫師:勿擅自停藥

健康你和我   避免憂鬱症復發   精神科林佳霈醫師:勿擅自停藥

臺北市兆如老人安養護中心安養部社工員/蕭永信

 

憂鬱症何時需要治療?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精神科林佳霈主治醫師指出,在反覆想到自殺、產生幻覺或幻想時,就需要藥物或非藥物治療。根據統計,國內有3成的憂鬱症患者,在首次治療後,有中斷治療停藥的問題,復發率有6.5倍之多。憂鬱症的治療至少需要半年,如果擅自停藥,病情容易惡化,增加自殺的可能性。

林佳霈主治醫師於5月28日及30日兩天,在天下為公基金會舉辦的「107年度老人福利機構專業人員」研討會中,以「心理健康與壓力調適」為題演講。他指出,全球約有3.5億人有憂鬱症,盛行率約為3%。臺灣約有200萬人有憂鬱症狀,其中憂鬱症者約有125萬人,其成因為基因遺傳、環境壓力、悲觀性格、身體疾病及其他精神病。憂鬱症已被證實與腦部內分泌有關,其表現之核心症狀,是持續出現憂鬱低落心情、對日常活動失去興趣,甚至於出現反覆想到死亡或自殺。憂鬱症有季節性,冬天和春初、秋末容易產生憂鬱症。

究竟哪一類的老人年,容易罹患憂鬱症?林佳霈表示,包括:女性、年紀大、認知功能缺損、日常功能不佳、多種慢性病、低社經階層、鰥寡者及家庭支持功能差者。老人常見的血管病變憂鬱症,如高血壓、糖尿病、中風、心臟病,導致腦部血管病變,大腦負責情緒調節的功能變差,如果遇到喪偶、失能、經濟壓力等負面的生活事件,就可能發生憂鬱症。

在積極防治自殺的行為上。林佳霈強調,我們應該扮演自殺防治守門人的角色,1問:主動關懷與積極傾聽;2應:適當回應與支持陪伴;3轉介:資源轉介與持續關懷。在職場上,已經找不到沒有壓力的環境,自己要學會紓解壓力,在意識到想不開的念頭,先釋放壓力,而且務必向他人求助,並找到活下去的理由,如果說出心中的痛苦與恐懼,就能鬆一口氣。同時,也要學會放鬆,做運動、腹式呼吸、肌肉放鬆、冥想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