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故事系列之十六   張義隆爺爺 酷愛河洛話吟詩

生命的故事系列之十六   張義隆爺爺 酷愛河洛話吟詩

臺北市兆如老人安養護中心安養部照服員/潘明賜

 

現年80歲的張義隆爺爺,喜愛文史,尤其對於有關木柵的歷史及河洛的詩詞最感興趣,閒來喜歡以河洛話吟詩,自得其樂。<不知曉>這一段「今生待人看古意,世事人情學孟嘗。」是張爺爺的最愛。

張爺爺的老家木柵,父親經營布莊兼賣化妝品,他在9歲時遷離木柵,移居廈門街,省立北商畢業後,通過考試分發到遠東紡織上班,後來辭職繼承父親的衣缽,做水果批發生意,直到60歲退休。

退休後,張爺爺在張氏家族的祭祀公業做志工,以所學專長管理資產,至今已有20年。張氏家族祭祀公業家大業大,每年可收地租約有500萬元,木柵有名的集應廟,就是派下的祭祀公業,供奉保儀尊王張巡及保儀大夫許遠。

飲水思源,故張爺爺喜歡尋根,張爺爺說,他的原鄉是福建泉州的安溪,先祖於270年前渡海來臺,他是第28世,若遠溯750年前,張爺爺的原籍是河北清河,當時五胡亂華,先祖南逃到安溪避難。

退休20年來,張爺爺悠閒自在,1子、3女均事業有成,不用他操心。他除了到社大唸書、文山老服學習河洛話吟唐詩外,也培養聽古典音樂、攝影及集郵的與趣。他也是個網路通,每星期六固定透過SKYPE和定居日本的胞兄、胞弟視訊,並透過臉書和LINE報導臺灣的消息,讓在遠方的兄弟紓解恩鄉之苦。

目前,張爺爺住在兆如安養部,身體健康,經常自行搭乘公車及捷運外出,聽音樂會,打打牙祭享受美食,他特別推薦臺北市東區的京星餐廳,上午的早午餐才108元,物超所值,美味可口,又經濟實惠。

張爺爺熱心公益,被住民長者推選為住民委員會主委,經常和社工一起為住民排難解困,開展他另一段服務的人生,樂在其中。

張義隆爺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