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專欄   聞疥瘡色變~談預防與照護

照護專欄   疥瘡色變~談預防與照護

基隆市立仁愛之家養護大樓督導/林素雲

 

疥瘡是個令人聞之色變的病灶,雖說不至於偶致命危險,但處理及治療過程卻非常繁瑣,以下將針對疥瘡作預防及照護簡介。

致病原

人疥蟎 (human itch mite, Sarcoptes scabiei var. hominis),乳白色,長約0.25 mm,寬0.3mm,肉眼幾乎看不見。生活史會經歷卵、幼蟲、若蟲、成蟲四個階段。疥瘡分布於全世界,在人群密集的環境傳播特別快速,如宿舍、護理之家、長期照護中心、監獄、軍隊等。

傳染方式

疥蟎會寄生在皮膚表層,以螯肢和足爪在角質層開鑿出隧道產卵,這些隧道會在皮膚表面呈現灰白或皮膚色的線,特別在人體皺摺處及柔軟的地方,包括手指間、腳趾縫、肩胛骨、腕、肘、腋下、腰、乳頭、陰莖、屁股等。接觸患者的皮膚、衣物、床舖或傢俱皆可能被傳染。疥瘡傳染性很高,患者應格外注重個人清潔衛生。

預防方法

(一) 注重個人及環境清潔衛生。
(二) 避免接觸患者的皮膚、衣物及床鋪,患者的房間必須澈底清理。
(三) 患者及接觸者(尤其親密接觸者)都必須接受治療。
臨床症狀

(一)典型症狀為皮膚劇癢,至夜間時更為嚴重。感染疥蟎後,人體對其排泄物產生過敏反應,因此皮膚上會出現紅斑、丘疹、水皰等症狀,有時因劇癢抓傷引起疼痛,並導致細菌感染。

經醫師診斷確定後,使用滅疥藥物,必須從脖子塗抹到腳底,全身都要塗到,如背部、屁股縫、陰部、肚臍、手指間、腳趾縫、指甲縫等較不易塗敷部位均須徹底塗遍,不應只塗抹發癢部位,並遵守藥物標示及注意事項。

(二) 疥蟎離開身體2至4天後即會死亡,患者使用的床被單、衣服均須用60℃以上的熱水清洗並以高熱乾燥,無法清洗或乾洗的衣物,密封於塑膠袋兩週。患者衣物要與未患病者分開處理,並持續高溫處理至患者藥物停止使用為止。感染者使用過的床墊,徹底擦拭塑料床墊表面後,置於單獨空間至少2週。

(三) 除去疥蟎及卵後,皮膚發癢及疹子約需一個月才會全部消失,此時可使用止癢的外用及口服藥物,以緩和症狀。若治療後2至4週皮膚仍會發癢或疹子再度出現,可能需要再次治療。

(四) 初次感染疥瘡約2至6週才會出現症狀,但無症狀時也具有傳染力,因此,若疑似感染,可先塗抹治療藥物。

人員教育及其他注意事項

(一)機構應定期辦理疥瘡教育訓練,工作人員和服務對象出現無法解釋的皮膚出疹或異常情形,即使沒有發癢症狀,都要具有懷疑感染疥瘡的警覺性,並應立即報告主管。

(二)針對服務對象、家屬提供相關衛教資訊,指導照護及防治注意事項。

(三)建立感染者/疑似感染者清單追蹤與管理。

(四)應限制訪客人數,並有訪客紀錄。

(五)教導進入隔離房室的訪客如何正確使用個人防護裝備與執行手部衛生。

恆安照護集團設有品質管理委員會,針對疥瘡防護有明確的標準作業規範,更重視員工的照護專業知識在職教育,提供長者一個舒適安全的居住環境。

疥瘡患者皮膚外觀(擷取網路照片)

疥蟲外觀照片(擷取網路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