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怎麼喝 有益健康
臺北市兆如老人安養護中心安養部營養師/陳雅蕙
口渴,才想到要喝水;忙碌,而忘記喝水;不想常跑廁所,盡量少喝水。這些都是非常不健康的習慣!
其實,人體70﹪是水,90﹪的血液也是水,水對人體有很多重要的功能,例如:協助養分運輸、促進新陳代謝、調節體溫、潤滑關節、保持皮膚彈性,排除體內廢物等,一旦水分不足時,可能導致代謝異常,引發對器官的傷害,輕則便秘,重則腎臟病變,甚至發生心血管疾病。
對健康成人而言,一天至少需要要攝取2000~2500c.c的水,大約是8到10杯的量,可以用體重來換算所需的飲水量(體重x 30),例如:60公斤的成人,每日建議飲水量為60 x 30 = 1800cc。有心血管疾病或是腎臟病變者,必須依據醫矚攝取飲水量。
喝水的時間,是人體能否正常代謝的關鍵:
1.根據研究報導顯示,養成一早空腹時喝一杯水(約300~500cc)的習慣,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便,並排除體內累積整夜的廢棄毒物,降低心、腦血管的發病機率。
2.吃飯前半小時先喝一杯水(約300cc),有助於腸胃蠕動,減少吸收油脂,讓食物更容易消化。
3.正餐之間隨時隨地,小口小口喝水(每半小時約100cc),有利於人體代謝循環,若是等口渴時一口氣喝一大杯水,反而會對人體代謝造成傷害。
4.若長輩每天服用藥物,服藥時應該喝足量的水(約200~250cc),否則喝水量不足,藥物無法到達胃部,而卡在食道內,日積月累,除了藥效不佳外,甚至會對食道造成傷害。
5.很多人怕晚上會有夜尿,影響睡眠,而不敢喝水,但因為睡眠時間長,身體會缺水,使血流較慢、較濃稠,容易誘發心血管疾病,所以,建議在睡前補充一小杯水(約50~80cc)。
水除了喝的適時,喝的適量,更要喝的有益,所以,無調味、無添加物、無雜質,最容易被人體直接代謝利用,不會造成負擔或是傷害,接近室溫的白開水,是最健康的選擇。